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分析教材
《骑牛比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有三个自然段,写了一为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神表演,给予人们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本文和前后两篇课文都是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道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9个生字和1个偏旁,绿线格里的字只回认不要求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并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高超的技艺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艰苦,才能学到真本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骑手的话“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
二、说教法
(一)直观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据此以及教材的特点,我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物体、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型理解字义。因此在课前我请学生搜集有关动物比赛知识。学生一个个兴趣怏然,告诉我有日常生活中的斗蟋蟀比赛、斗鸡比赛,还有香港的跑马、西班牙的斗牛比赛,等等。
(二)情境创设法
通过
图文比较感受公牛的疯狂撒野,骑手的高超技术,观众的兴高采烈,再分小组排练表演比赛实况。在这种近乎游戏的教学中让学生充满乐趣的学习,达到了于老师所说的“语文教学要多些情趣,少些规则”。
三、说学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年级下册说课稿骑牛比赛:根据我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我采用练习发和讲读发。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在实践中学习比在规则中学习要来得容易得多,语文教学应该以写字学写字,从谈话中去学谈话……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让学生观看西班牙斗牛的录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斗牛的经过,现场的反映和自己的感受。激发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运用用书中有关的词语。这样学生才真学会了语言的运用。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上一节课要求大家回去搜集些有关动物的比赛,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2、学生交流中,我相机介绍补充骑牛比赛的规则和南美洲的风土人情。
3、骑牛比赛会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去感受那激烈的比赛场面。
(相机板书:《骑牛比赛》)
(此环节引导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从多种渠道活动获取信息的本领,不仅促使学生主动地学,更教给我寻求。
(二)反复读文,讲读有法。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型。
3、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开骑牛比赛?(出示图分析哪一幅图正确画出了“赛场周围挤满了人”,联系生活理解“兴致勃勃”。)
(此环节体现了重视读的同时重视“思”,边读边思,教得实在,学得扎实。)
(三)巧妙创境,如境感悟
1、小朋友读书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南美洲去看看当地的骑牛比赛吧。
2、南美洲到了,大家快看!(播放动化制作,观看比赛片段)
3、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图文结合,扩散说话:野性大发的公牛是怎么样?你仿佛还听到什么?你能把你理解的通过朗读读出来吗?你还能读一读吗?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然后由老师范读:
(一天,赛场周围/挤满了人,大家/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比赛。好几个人骑手/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由于有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
2、让学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这句话。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4.欣赏歌曲时能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古诗,并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
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作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
2.通过学习能够感染学生学会陶醉,为其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的绝妙搭配而陶醉。
3.歌曲中的曲谱演唱和二声部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教学用具】
录音机、歌曲伴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在欢快、节奏感很强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来上课。
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
4.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二、导入
师:上课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请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生:北宋诗人苏轼。
师:看样子同学们对诗歌很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的词,很快就猜到了诗词的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地迷人。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是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生:有《静夜思》……
师: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三、新授
师:我们首先来聆听一次,感受它的抑扬顿挫。初听,感受音乐。
师:多么美的诗词,听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够理解到李白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托给月亮。大家想,我们也许会相隔很远,但我们看到的却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么有韵味的诗歌再配上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籁之声。我想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诵诗词,就应该更有韵味、更有感情,而且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词,不叫朗诵,而叫吟唱。老师想请同学来表现一下。
生:带动作、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师: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丰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诵。
师:诗词写得多感人啊,体现诗人王维的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师: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齐唱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
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并嘱咐学生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色彩。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低声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谱),也要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抗的效果。尾声的延长符号再次提醒同学们要很好地利用循环呼吸法在美妙的歌声中想动情地舞蹈,我们教室面积有限,那我们就利用上肢运动来做指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体现)
四、巩固歌曲
再次聆听,反复演唱,体验音乐。
师: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这首歌曲,也许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个体会。因为你们还小,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等长大了也许为了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就能体会到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看到了月亮会更加想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也希望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在明年的中秋节,能唱给爸爸妈妈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师生接力唱、男女接力唱、领唱等来复习演唱就不会有乏味的感觉。)
五、拓展
师:看到同学们的情绪这么高涨,老师突发其想,想借助这小小的教室作为我们的舞台,来开一个“古诗朗诵音乐会”,也就是把古诗新唱,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
生:有!
师:那么老师就选用一首《读唐诗》的片段来做演唱会的开场曲(播放《读唐诗》)。
师:心细的同学一定在开场曲中发现了很多的诗歌?能说说都有哪些诗歌吗?
生:回答。
师:那在这些诗词里面,我们回忆一下,哪个是你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歌曲?
生:有《咏鹅》和《江雪》。
师:谁来做演唱会第一个登场的歌手?
生:分别演唱《咏鹅》和《江雪》。
师: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欢的、学过的歌曲与古诗结合起来,创编成自己作的古诗新唱呢?
生: 愿意!(讨论、思考)
师:老师先带个头,我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晓》进行一下古诗新唱(一个小片段)。
师:好,接下来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
生1:选用了一首古诗,利用了《静夜思》旋律。
生2:……
六、小结(略)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我执教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别人的施舍生活。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11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课时)。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而且调动了学生预习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要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一边发问,我随手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是因为我班学生有这个实力,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及时提出问题让全班讨论,学生们都以自己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争论为自豪。因此学生已具有了在读书中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比较有讨论的价值,也比较集中。这样做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我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让学生自主抓住相关的段落进行阅读,抓住重点的词句来体会独臂乞丐为什么会搬砖,他开始就情愿搬吗?双臂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搬砖?学生在阅读中,就能边读边抓住文中的句子和重点词语去体会开始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很可怜,理应受到别人的施舍,也是不情愿搬的。可是当他看到妇人用一只手也能干活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突然明白了。文中一个“怔住”一个“异样的目光”,学生在反复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到乞丐心理的变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只手也能劳动,也能*劳动挣钱,也是有尊严的。由此对妇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开始的生气变为感激。学生在一次次抓句子抓词语中,又一次次的品读,感悟层层加深,悟出这乞丐的感激中不仅仅是这20元钱,更重要的是感激妇人唤起了他的尊严。使他走上了自信自重的成功之路。抓住时机,我引导学生再读描写董事长的段落,感悟此时董事长的自信,自重和成功,与开始的乞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只有*劳动挣钱才能让人有尊严,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能改变人的一生。而另一个双臂健全的乞丐,引导学生默读相关的段落,画出句子体会面对要搬砖才能得到20元钱却鄙夷地走开了。在这儿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为乞丐后来会怎样?使学生悟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20元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严,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然后再回到提出的问题,学生再读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时,学生的疑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的分角色朗读,使教学进入了高潮,学生从妇人的两句话中,进一步体会出妇人不仅帮助别人有尊严,自己也很有尊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妇人善良的美德。
这样设计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在讨论主要问题的同时,学生在课前提出的许多小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比如学生在课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乞丐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脏了的毛巾?”我们在讨论乞丐感激妇人的时候,学生就很自然的体会到毛巾对乞丐的重要。这个问题也就在讨论中得以解决。
另外,我班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无论是谈体会还是讲观点都必须抓住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来谈。经过四年的训练,学生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因此这样设计教学非常附和我班学生的特点,学生学起来不仅得心应手,而且兴趣昂然。新教学理念指出:教材要为学生服务,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备课时要准确把握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我也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比如:在学生讨论时,我及时抓住“慷慨”、“鄙夷”、“怔住”等词语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感情升华。
学文后,我设计了“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尊严。